全球首艘标准模块电池换电船“河豚蔚蓝01”在安徽芜湖成功下水,这项突破性技术被誉为水运领域的“高铁”,它不仅将换电时间缩短至30分钟,更开创了内河绿色智能航运的新范式。在这一创新成果背后,多种激光加工技术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图片来源于环球时报,侵删
“河豚蔚蓝01”之所以被称为水运“高铁”,核心在于其颠覆性的效率提升。它采用PACK换电模式,单块430kWh标准化电池更换仅需5分钟,整船6块电池换电全程控制在30分钟内,将单日泊位服务能力从6-8艘提升至12艘以上,有效缓解了港口泊位资源紧张的问题。
与传统的5-8小时充电模式相比,这种换电模式将效率提升了近十倍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水运高铁借鉴了轨道交通“车—站—轨—云”智能化协同理念,首次构建了内河航运“货—船—岸—云”一体化系统,为新一代航运系统建立了技术范本。
1. 激光焊接技术
在“河豚蔚蓝01”的制造过程中,高功率激光焊接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船舶制造需要处理大量10mm以上的厚钢板和30mm超厚板,传统焊接方式难以满足现代船舶制造对精度和效率的要求。
激光焊接技术,特别是激光复合焊技术,在大连、上海、武汉等主要造船厂得到广泛应用。这种技术具有热影响区小、变形小、焊接速度快等优点,能够有效保证船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。随着激光器功率不断提升,万瓦级高功率激光焊接已成为大型船舶制造的关键技术。
2. 激光切割技术
激光切割技术在船舶制造中主要用于切割船体结构、船舶甲板等大型复杂零件。相比传统切割方式,激光切割具有精度高、速度快、适应性强的优势,能够满足船舶制造中对复杂形状零件的高效加工需求。
在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的建造中,外高桥造船公司创新引入了激光切割技术,打造了国内首个邮轮专用薄板智能生产车间。这表明激光切割技术已成为现代船舶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3. 激光清洗技术
激光清洗技术作为绿色制造的代表,在船舶制造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虽然搜索结果中未直接提及“河豚蔚蓝01”应用激光清洗技术,但该技术在高铁制造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它同样适用于船舶制造。
激光清洗技术具有清洗干净、效率高、非接触、绿色环保等优点,可用于除锈、去除氧化膜、脱漆、去油污等工艺环节。在高铁制造领域,激光清洗已实现“清焊一体化”,即清洗头与焊枪集成,在前方清洗头进行焊前清洗后,焊枪随即完成焊接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激光加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,温度波动会直接影响激光波长和光束质量,进而影响加工精度。激光冷水机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,为激光器提供稳定的冷却环境,是保障激光加工质量的关键设备。
特域机电拥有23年激光冷水机研发经验,严格执行ISO生产管理体系,标准件占比高达80%,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可靠性,可冷却激光切割设备,激光焊接设备,激光清洗设备等等,可满足不同功率激光设备的冷却需求。最高可冷却240kW的激光设备,最高温控精度可达±0.08℃,年产量超20万台,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对于“水运高铁”这种高端制造项目,激光加工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特域冷水机通过精准的温度控制,确保激光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,从而保障船舶制造的质量和精度。
“河豚蔚蓝01”水运高铁的成功,标志着我国在内河绿色智能航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对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的政策支持,以及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意见》的落实,水运高铁有望在长江、京杭运河等主干航道快速推广。激光技术与清洁能源船舶的深度融合,将为中国乃至全球内河航运的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“中国路径”,开启绿色零碳航运的新篇章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teyu.com.cn/info-detail/760.html